3月29日,由西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西北大学中华民族史研究中心主办的“马长寿学术讲座”第二讲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二层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李大龙先生作了题为《超越传统观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曹循教授主持,历史学院王善军教授、彭建英教授进行评议,校内外师生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现场

曹循教授主持
李大龙教授的讲座围绕确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观展开,以从“国家”的视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及属性、从“天下国家”到“主权国家”的视域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从传统“五方之民”“华夷一体”视域诠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天下”的视域确立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史观五个层级进行阐述,强调需要摆脱已有的历代王朝史观、“民族”(nation)观念的桎梏,更新一系列观念。李大龙教授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的概念不同,“中华民族”的观念更为宽泛,而“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对具体,是指在政治上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有着认同的中国人,即“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李大龙教授指出近代学者在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时存在两套话语体系的错接问题,并认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四个共同”的指引下完成,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李大龙教授
在评议环节,彭建英教授与王善军教授对讲座的内容进行评议,指出李大龙教授所讨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问题研究,其视野要比断代史要高,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是多学科的,不能站在断代史的角度分析,近代以来,受西方中心论思想的影响,史学界总是在被动地回应西方理论。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建构了中国史学界自己的话语体系。

彭建英教授评议

王善军教授评议
讲座结束后,李大龙教授与在场的师生积极互动,热情地回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