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2016级部分本科生在景新强、续晓琼两位老师带领下,到我校长安校区图书馆古籍部参观,并进行历史文献学的现场研习活动。本次活动是历史学院实践教学周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历史学院充分发掘校内资源,探索符合历史学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
活动伊始,师生们进入的是珍藏室。这里有敦煌藏经洞的佛经卷子,其字体几乎像同一人所书写,老师介绍这是由于佛教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其受众阶层具有广泛性,为了便于识别,字体较为规整一致,也正是由于民众对佛经的需求,使得印刷术逐步产生。然后看到宋代的建本(闽刻本),其颜色有青色和棕色,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其中间镶嵌有白色的宣纸,老师讲解这是由于闽刻本大多是用竹子的纤维制成,年代久远易碎,为了便于保存才镶嵌宣纸,同时因处于商业盈利需求,闽刻本字体较小。同学们还看到宋版的史书,不仅字体苍劲有力,而且版式宽大,非常精美。接着老师还重点讲述了馆藏的日本、朝鲜本,特别是从纸的柔软性,刻板的大小,装定孔的数量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的雕版印刷在东南亚的巨大影响。随着参观步伐的前进,同学们聆听老师讲解有关彩印和套印的技术,惊讶于古代印刷的先进,在实物的对比中体会中国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了解到通过刻工所处的时代来判断刻本的真伪情况。然后通过各自观看,以及互动提问的方法来加深对珍藏室所藏古籍的理解。当亲眼看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佛经、宋元刻本时,深受震撼。
紧接着,师生走入普通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装帧精美的《中华再造善本》,两位老师详细介绍了这套书编制的缘由,编纂体例以及所收书的范围,我也更加了解了课堂中所学“善本”的含义,也清楚了《中华再造善本》已经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代替底本出借,它既方便合理利用古籍,又大大减少了珍贵原件的磨损等一些相关知识。之后观摩了普通库所收藏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以及《丛书集成初编》等大型丛书,它们整齐的横放在樟木做的书架上,显得庄严而神圣,我从心底油然而生对历史文献的崇敬之心。
最后,景老师还特意将《中国刻版图录》从古籍库中拿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内容。随着景老师一页一页的讲解,同学们徜徉于中国历代版刻图录中,其中既有汲古阁藏书,又有天禄琳琅藏书,名家印章数不胜举,国讳、家讳随处可见,这些都与课堂所讲文献学知识一一对应,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文献学的喜爱。
本次实习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依然围着两位老师询问相关问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次古籍部之行意犹未尽。许多同学第一次知道我校图书馆古籍部藏有多部国家珍贵古籍,其中不乏孤本和稿本,也第一次看到了颜体、欧体、赵体在写工和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的完美呈现,在实物中重新学习版本、目录、校勘等文献学知识,是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