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陈峰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7期发表了专题论文《宋代的文官掌军制度及其效应》。该文是陈峰教授主持的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第八卷(辽宋夏金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这是今年我院在《中国社会科学》上连续发表的第二篇专题论文,是学校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是献给西北大学双甲子校庆的另一学术礼物。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
文章从宋初管控军队的理路及宗旨、宋代文官掌军制度的形成与推行、宋代文官掌军制度的主要效应、从世界文明进程看宋代文官掌军制度早熟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宋代首创的文官掌军制度,是在宋初汲取历史教训并强化管控将帅规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也是宋真宗朝以来士大夫主政的产物。宋代文官掌军制度的立意在于求稳,特点是以文驭武,宗旨则是防范军事将领危害国家乃至反噬政权。文章认为宋代的文官掌军制度也存在着双刃剑的效应:一方面降低了军事效能,致使边防陷于不利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与文治路线的稳定,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文教的持续发展。
从世界文明进程的视野考察,中国宋代文官掌军这一早熟制度,与西方近现代国家有类似之处,具有制度创新的历史意义。在公元以后世界主要地区的国家历史来看, 虽然各自体制存在差异,但统军及作战的指挥者却大致都由专职的军事将领承担, 这也是东西方历史上长期的基本共性特点。军事将领或军事贵族都长期是君主之下的掌军者,因其引起的军队叛乱、反噬君权与社会动荡的现象不绝于史。与之相较,宋代以科举精英为主的文官集团掌军,固然弱化了武功,但却解决了军队破坏秩序的痼疾,也遏制了穷兵黩武的倾向,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放眼世界,宋代产生的上述制度在形式上竟与当今很多国家相类,并被如今很多国家验证为行之有效。当今天总结中国历史道路时,曾经领先世界并意义非凡的制度显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些制度的支撑,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陈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第八卷(辽宋夏金卷)首席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研究领域主要为宋史、中国古代军政史。出版《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宋代军政研究》《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文治之路》(印象.中国历史宋朝卷)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普及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