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正文

  • 返回
  • 分享

董笑寒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09:48   浏览次数:


个人履历:

董笑寒,男,1985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陕西华阴人,现为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学基地班,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于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交流学习,2012年2月至7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交流学习。2013年7月进入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2023年5月调入历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教学与科研。

科研项目:

主持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及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清代男风问题研究”(14XJC770002),已结项。

学术论文:

1、《清代男性之间的同性关系研究》,《近代史研究》(CSSCI,权威期刊)2019年第3期,第134-152页。

2、《清代男性之间的情欲研究》,《清史研究》(CSSCI,核心期刊)2017年第1期,第119-129页。

3、《清代男风的年龄问题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核心期刊)2017年第4期,第164-173页。

4、《文本、路径与分析:基于内阁刑科题本的清代男风研究》,《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版,第53-68页。

学术专著:

《清代男风问题研究(1800-18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学术交流:

1、2016年8月,参加“性别视域中的中国历史:新理论、新史料、新解读”学术论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联合主办。

2、2017年12月,参加“妇女/性别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

3、2018年11月,参加“第一届中国近代史全国青年高峰论坛”,中国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承办。

4、2022年11月,参加“革命史视野下的民国与民国史视野下的革命:第二届档案与民国史研讨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编辑部联合主办。

教学获奖:

西北大学2019年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二等奖。


董笑寒

发布时间:2023-05-15


个人履历:

董笑寒,男,1985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陕西华阴人,现为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学基地班,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于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交流学习,2012年2月至7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交流学习。2013年7月进入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2023年5月调入历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方向的教学与科研。

科研项目:

主持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及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清代男风问题研究”(14XJC770002),已结项。

学术论文:

1、《清代男性之间的同性关系研究》,《近代史研究》(CSSCI,权威期刊)2019年第3期,第134-152页。

2、《清代男性之间的情欲研究》,《清史研究》(CSSCI,核心期刊)2017年第1期,第119-129页。

3、《清代男风的年龄问题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核心期刊)2017年第4期,第164-173页。

4、《文本、路径与分析:基于内阁刑科题本的清代男风研究》,《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版,第53-68页。

学术专著:

《清代男风问题研究(1800-18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学术交流:

1、2016年8月,参加“性别视域中的中国历史:新理论、新史料、新解读”学术论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联合主办。

2、2017年12月,参加“妇女/性别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

3、2018年11月,参加“第一届中国近代史全国青年高峰论坛”,中国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承办。

4、2022年11月,参加“革命史视野下的民国与民国史视野下的革命:第二届档案与民国史研讨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编辑部联合主办。

教学获奖:

西北大学2019年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二等奖。


上一条:单印飞 下一条:郭桂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06 - 2010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