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 返回
  • 分享

张博副教授论文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刊发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16:41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青年教师张博副教授的论文《近代内蒙古生猪养殖与畜牧经济变革》在权威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6期发表。

文章认为,近代内蒙古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其生猪养殖奠定了基本的社会生产环境,提供了饲料与饲养技术,使其养猪业得到初步发展。而猪及其副产品的商品化,以及政府、学界等力量为应对“农村破产”而制定的畜牧业发展政策与畜种、技术引进等,均使蒙地养猪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猪在内蒙古多地牲畜结构中的比重也逐渐超过牛、马、骆驼,“蒙古五畜”占据相对主体的格局逐渐动摇。生猪养殖数量的激增,以及猪在牲畜结构中比重的加大,可谓内蒙古畜牧生产的一大巨变。这一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力,反映着近代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但由于社会动荡、政府力量深入有限以及对于蒙地社会文化因素的忽略等原因,近代内蒙古的养猪业在短暂发展后便陷入衰落。


张博副教授论文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刊发

发布时间:2024-12-18

近日,我院青年教师张博副教授的论文《近代内蒙古生猪养殖与畜牧经济变革》在权威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6期发表。

文章认为,近代内蒙古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其生猪养殖奠定了基本的社会生产环境,提供了饲料与饲养技术,使其养猪业得到初步发展。而猪及其副产品的商品化,以及政府、学界等力量为应对“农村破产”而制定的畜牧业发展政策与畜种、技术引进等,均使蒙地养猪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猪在内蒙古多地牲畜结构中的比重也逐渐超过牛、马、骆驼,“蒙古五畜”占据相对主体的格局逐渐动摇。生猪养殖数量的激增,以及猪在牲畜结构中比重的加大,可谓内蒙古畜牧生产的一大巨变。这一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力,反映着近代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但由于社会动荡、政府力量深入有限以及对于蒙地社会文化因素的忽略等原因,近代内蒙古的养猪业在短暂发展后便陷入衰落。


上一条:中央民族大学外籍教授池田将则做客历史学院学术讲座 下一条:意大利傅马利教授做客我校讲授马可波罗研究前沿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06 - 2010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