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王子今教授的论文《周秦历史变局中技术进步的意义》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指出,周秦之间是一个历史剧变、文化繁荣、生产发展、社会显著进步的时代。周秦之间,逐渐开启了徒步为相,白身为将的新局面。这一变局出现的原因,可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力提升的视角进行分析。周秦之间,诸子学术号称极盛,知识人的活跃,不仅表现于区域空间往来的频繁,还表现于社会上下层间的流动。尤其是齐国的稷下,为当时谈说...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十二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先秦史研究”“秦汉史研究”“魏晋隋唐史研究”“宋辽金夏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五个栏目组成,主要收录周秦汉唐历史、考古、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内容涉及殷卜辞所见“众人”问题、商代“子某”名号内涵、周人月相纪日法、先秦楚地易学传承问题、西汉中期郊祀改革、简牍时代《史记》写本源流与传承、唐代西州乡村末梢体系、崔致远儒学经世思...
近日,陕西省第九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高质量成果名单公布,我院推荐的创新成果2020级博士生李荣荣《韩愈辟佛思想在宋明的接受与影响研究》(原载于《中国思想史研究》2024年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转载;指导教师:李利安)获“文科组”二等奖;2020级博士生王璐《唐代月食占应与唐肃宗张皇后的历史形象建构》(《史学月刊》2024年第7期;指导教师:李军)获“文科组”二等奖。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由省教育...
近日,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了2025年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我院李军教授主持申报的“地缘优势赋能 多维交叉途径 服务国家战略: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史研究生教学实践”获二等奖,展现了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质量与水平
2025年6月27日下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Lucia Dolce教授做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名家讲坛,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研究日本:跨越区域国别学科界限的中世纪思想史探索》(Researching Japan: Medieval intellectual history beyond disciplinary boundaries)的学术讲座。我校各院系近二十名学生聆听了讲座,西北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李子捷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与现场翻译。讲座由西北...
6月29日下午,澳门大学历史系与我院系际合作签约仪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澳门大学历史系前任系主任、现任课程主任朱天舒教授,我院院长李军教授,副院长曹循教授、张峰教授、白立超教授,院长助理赵虎副教授以及学院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签约仪式。仪式由我院党委书记张茵同志主持。李军在致辞中向玉成双方合作的朱天舒主任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教学成果、特色亮点等内容。朱天舒代表澳门大学历史系发表...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励耘”全国历史学研究生论文竞赛评选结果揭晓,我院23级博士研究生罗有(导师:王子今教授)的论文《太白占秦与〈史记〉“长平之战”文本生成与流变》荣获二等奖。“励耘”全国历史学研究生论文竞赛是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举办的学术赛事。竞赛面向全国主要高校历史学科在读研究生,旨在推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创新,激发学术活力。此次竞赛实...
6月1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刘源研究员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第433讲,为师生作了题为《谈谈西周金文的“赐贝期”》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历史学院白立超教授主持,历史学院负责人及校内外师生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刘源研究员的讲座内容翔实、见解独到、深入浅出,讲座共分为五部分。刘源研究员首先提出,“赐贝”是研究殷周政治文明的重要线索,对西周金文及西周史研究意义重大。他认为,学界以往多聚焦西周中...
近日,我院卢玲玲副教授的论文《浮园种植对阿兹特克文明的影响》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论文介绍了墨西哥谷地广泛存在的浮园种植模式对于阿兹特克文明发展的影响。论文指出,浮园种植是古代中美洲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产物,是其创造独特文明成就的前提。阿兹特克帝国将浮园种植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十分高效的农业模式。浮园种植不仅是耕作方式,而且是一种兼具农业生产、水利和灌溉体系、水路贸易等复杂的经...
近日,我院张峰教授的学术专著《本土与域外的变奏:史语所与中国现代史学(1928—1948)》在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42万字。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有密切关联。本书以1928—1948年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了史语所新典范的生成、运作机制、求新趋向、话语建构、治学特色、学术贡献、域外影响及研究局限等,较完整地呈现出史语所推进中国现代史...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活创新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5月8日下午,历史学院召开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历史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丝绸之路研究院三个单位的教师参会,会议由历史学院院长李军主持。李军代表学院向上一届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学术分委员会委员的倾力奉献表示感谢。他结合学校文件精神,立足历史学科特色,阐释了学...
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显示,2025年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增多名历史学编委。我院王子今、李军、张峰、曹循教授入选编委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充分彰显了我院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专业贡献。其中,王子今教授(留任)入选《考古学》编委,李军教授入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编委,张峰教授入选《历史学》编委,曹循教授入选《明清史》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当代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文献...
近日,我院李军教授和博士生梁雨昕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牛李党争与晚唐之际的石刻书写》在《史学集刊》2025年第3期刊出,全文约1.7万字。牛李党争是唐后期最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而石刻材料作为传世文献的重要补充,也备受中古史学界重视。以往学者在利用牛李党争背景下所生成的石刻材料时,更为重视相关历史信息的挖掘,但往往忽视政局变化对石刻材料所产生的偏差性影响。该文通过分析与李德裕...
近日,我院李永斌副教授在《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3期发表题为《十二面观音信仰早期的历史生成及消解——以吴越钱俶应现观音像为中心》的学术论文。以十二面观音信仰与宝志传说结合的前后为界限,可将十二面观音的理论建构、造像形制等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慧沼《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义疏》中提出的十二面观音概念,是早期十二面观音信仰流行的经典依据。钱俶应现观音像的十二面六臂样式属于早期阶段,造像反映了十二面观音...
近日,我院柏悦副教授在《史学理论研究》2025年第1期发表题为《新兰克学派与19、20世纪之交德国史学发展动向》的学术论文。19、20世纪之交,一批被称为新兰克学派的史学家一跃成为德国史学主流。弗里德里希·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埃里希·马尔克斯等学者,标榜以“复兴兰克史学”为己任。他们依据兰克的政治外交史书写范式,以国家本位导向为史学路径,极力佐证德意志帝国进行海军主义和殖民扩张的正确性。相较于兰克,新兰克学...
近日,我院王子今教授在《文史哲》2025年第2期发表题为《王莽舌:社会报复与政治儆戒》的学术论文。论文指出,新朝在民众武装暴动的冲击下败亡。王莽被斩首,又分裂其身,传其首悬于宛市,时人或“切食其舌”。据说这是因为王莽多以言语欺骗世人的缘故。汉代社会舆论可见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人士对于“利口”“巧辩”者取贬抑态度,是值得重视的政治文化现象。王莽以巧妙的言行表演博得声望,最终掌握了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但是新...
近日,我院曹循教授在《史学集刊》2025年第2期发表题为《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的学术论文,全文约2.6万字。明代的最高武职机构最初是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分为五军都督府,迄于明亡。都督府是明代军事制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专门探讨不多,且主要集中于大都督府。曹循教授的论文指出,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
近日,我院李利安教授与博士生田鹏合著的《汉魏两晋佛教编年》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大16开本,903页,总计125万字。编年正文之前有一篇2万字的前言和逐年排列的详细目录。其中前言呈现本书作者对汉魏两晋佛教一些重大问题的基本观察;目录则呈现全书收录所有史事之系年,次第相依的帝号纪年、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支撑起以时系事的整体框架,方便读者自由检索任何年代所发生的佛教史事。编年正文之后有涉及全书...
3月10日下午,西北大学“上林”秦汉研究奖励基金颁奖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历史学院教授、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王子今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远军出席仪式,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伟,获奖学生和师生代表参加。仪式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张茵主持。张远军在致辞中指出,捐资助学体现的是王子今教授对史学研究的热爱和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传递的是优秀校友对后辈学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对学校发展的美好祝愿,历史学...
3月1日,历史学院2024年学术年会在历史学院成功举办。历史学院陈峰教授、学院党委书记张茵、院长李军及30余位教师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李军院长主持。历史学院陈峰教授作主旨发言,他从学术驱动力、历史研究方法、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治学经验。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28篇论文,涵盖中国史学科和世界史学科,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史、经济史、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军事史、区域史、历史地理等。与会教师分两组...
Copyright 2006 - 202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