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 返回
  • 分享

文博学院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验交流会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0日 17:01   浏览次数: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院全体师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各种契机,组织和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和研究经验交流会,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为了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和研究,培养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3月19日晚,文博学院举行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验交流会。文博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雁玲、副院长徐卫民教授、西北大学教务处周超科长、项目指导老师岳珑教授和创新性计划项目组成员等师生出席会议。
继我院2005级本科生主持的两个创新性计划项目——“终南山佛教祖庭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开发对策研究”和“铅丹变色研究”获得圆满成功后,我院2007级本科生又成功获得了“关中地区丧葬礼仪中孝文化研究”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陕北农村的变化发展研究”两个研究项目。会上,两位已结题项目负责人曹振明、巩梦婷等分别从项目的选题、构思、申报和完成等方面做了经验总结,就如何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如何应对计划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了经验交流,强调了师生配合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积极争取进行项目研究的宝贵机会。会议还听取了本学期正在进行中的两个项目的负责人郝帅斌和于佳彬等同学的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会上,校教务处周超科长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关于项目研究过程中经费的使用和调查研究记录等方面的规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文博学院王雁玲书记和徐卫民副院长对我院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以来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宣布为支持学生进行创新性项目研究,更好地发掘我院的学科优势和潜力,发扬我院师生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甘于吃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学院决定每年拿出1.5万元研究经费支持我院15个由本科生承担的创新研究项目。
这一举措的出台,引起了我院学生的积极反响,大家准备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争取这一宝贵的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举措也为建设我校的特色专业,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会师生对举办本次经验交流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2007级考古专业   瞿磊)


 

文博学院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验交流会

发布时间:2009-03-20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院全体师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各种契机,组织和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和研究经验交流会,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为了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和研究,培养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3月19日晚,文博学院举行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验交流会。文博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雁玲、副院长徐卫民教授、西北大学教务处周超科长、项目指导老师岳珑教授和创新性计划项目组成员等师生出席会议。
继我院2005级本科生主持的两个创新性计划项目——“终南山佛教祖庭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开发对策研究”和“铅丹变色研究”获得圆满成功后,我院2007级本科生又成功获得了“关中地区丧葬礼仪中孝文化研究”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陕北农村的变化发展研究”两个研究项目。会上,两位已结题项目负责人曹振明、巩梦婷等分别从项目的选题、构思、申报和完成等方面做了经验总结,就如何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如何应对计划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了经验交流,强调了师生配合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积极争取进行项目研究的宝贵机会。会议还听取了本学期正在进行中的两个项目的负责人郝帅斌和于佳彬等同学的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会上,校教务处周超科长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关于项目研究过程中经费的使用和调查研究记录等方面的规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文博学院王雁玲书记和徐卫民副院长对我院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以来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宣布为支持学生进行创新性项目研究,更好地发掘我院的学科优势和潜力,发扬我院师生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甘于吃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学院决定每年拿出1.5万元研究经费支持我院15个由本科生承担的创新研究项目。
这一举措的出台,引起了我院学生的积极反响,大家准备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争取这一宝贵的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举措也为建设我校的特色专业,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会师生对举办本次经验交流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2007级考古专业   瞿磊)


 

上一条:樊志民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专场学术报告 下一条:社会调查纪录:改革开放30年陕北黑石岩村历史巨变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06 - 2010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