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学院副院长张峰、陈实赴西安正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访企拓岗,建设实习就业基地,搭建校企沟通合作平台,同时达成校庆捐赠意向
为庆祝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向学院捐赠一批图书资料。6月13日捐赠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周勇,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常江代表学校接受捐赠。此次捐赠涉及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图书馆三家单位。捐赠书籍主要包含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出版的各类考古报告、文物保护研究报告、图录、论文集等共计六百余部,我院接收到208部
6月11日,历史学院李军院长一行分别赴榆林、府谷等地走访校友,访企拓岗,先后拜访榆林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府谷县人民政府、府谷县政协等单位,就推进发展合作以及校友、学生就业实习等工作进行深入洽谈。走访过程中,学院领导们积极担当校友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做学校的宣传员和联络员,介绍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聆听校友们的成长经历与就业感悟,传情、达意,带去母校诚挚的牵念与祝福,带回校友对母校的牵挂和...
近日,我院王善军教授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中华一体视阈下辽宋夏金史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西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以中华一体理论为指导,主要解决辽宋西夏金史方向研究生教学实践中整体史观念薄弱、理论欠缺或被国外“征服王朝”等理论误导等问题,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出一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通过确立“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实行“思行合一”教育模式,采用“分段跃进”培养方法,拓宽研究生的学...
2022年5月23日,西北大学史学部主任、我院王子今教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题为《秦汉社会生活中的“节气”“节令”“节庆”》的文章。有关“节气”“节令”“节庆”的思想创见和礼俗构成,是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文章从“‘风雨时节’理想”“‘时序’原则:《吕氏春秋》‘十二纪’与《礼记·月令》”“值得关注的生态保护意识”“气候变迁与‘二十四节气’次序变化”“‘节令’‘节庆...
我院陈峰教授文集《南山杂谭》近日在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陈峰教授的随笔集,收录了37篇文章。全书围绕宋史研究领域的学人、图书与课题展开。作者从自身的问学经历与读书感悟出发,抒发真情实感,文字生动活泼。读之可感漆侠、斯维至、刘浦江等学人的道德文章,可见老友间即席就饮的谈学论道,可得历史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可知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与著述规范。书中特别是对于宋代军制与军事理念的反思,揭示了心得独见的当代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编纂工作的部署要求,《史料汇编·陕西卷》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近期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郭永红出席并讲话,我院史党社、李军、曹循三位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应邀出席会议。郭永红指出,要加强组织保障,发挥各方力量,把握时序进度,统筹谋划、稳中求进,把《史料汇编·陕西卷》编纂成为政治上把得准、学术上立得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
近日,我院田旭东教授的《笨学小识:田旭东自选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论文集由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39篇论文组成。其中,历史文献学术史研究论文12篇、简牍帛书研究论文11篇、考古学研究论文4篇、先秦秦汉兵学文化研究论文12篇。在具体的研究中,多偏重于早期中国的先秦秦汉时期;依照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的学术方法,利用近年来出土文献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做研究是此书的学术特色。田旭东教授,...
近日,我院白立超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黄朴民教授合作完成的《中国兵学通史·先秦卷》(62.6万字)由岳麓书社出版。先秦时期是中国兵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先秦兵学先后经历了萌芽、雏形与初步成熟和首次繁荣的基本过程,并为后世兵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兵学通史·先秦卷》以时代先后为基本线索,通过具体介绍先秦时期每个阶段的战争状况和战争中所反映的兵学原则,从而厘清了先秦兵学史的发展脉络。...
近日,我院青年教师顾成瑞的学术论文《宋代义门优免制度的实践——以〈余姚开元刘氏家谱〉所收宋公文书考析为中心》发表在历史学权威期刊《文史》2022年第1辑上。文章从对包裹在清代《余姚开元刘氏家谱》《余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编》中的宋代户部牒、优免公据相关公文书整理和考释入手,揭示朝廷针对地方道德模范——义门的赋役优免待遇落实,讨论义门、基层吏胥和地方官在办理免役事务上的利益要求差异、其间的纠纷及其协调过程。...
4月10日晚,洛阳师范学院毛阳光教授做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旧唐书》读书班,为读书班师生作了题为《浅谈唐代墓志资料的使用》的学术报告。校内外师生三百余人聆听了讲座。毛阳光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学界对唐代墓志的整理、刊布概况,其次就石刻文献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毛教授强调,在对墓志的研究中,要提高录文的准确率,减少文字讹误。这需要尽可能搜集内容完备、图像清晰的图版;同时要熟悉碑志的文字和书...
2022年4月11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雷钰教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题为《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的文章。文章从宏观上阐述了萨珊波斯帝国与中国唐朝的友好交往,以及萨珊波斯帝国覆灭后的历史余绪。萨珊波斯亡国后的百余年间,唐朝对流亡、寓居、滞留于大唐境内的波斯王室后裔礼遇有加,堪称千古佳话,弥足珍贵。波斯人入唐强化了胡汉融合、胡汉并存的多民族意识。唐朝与波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
近日,西北大学下发《关于表彰2021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西大党发〔2022〕5 号),学院荣获“西北大学2021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对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学院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陈峰、王善军、李军等教授先后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以及陕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六个一批”理论界人才项目等,张峰副教授等入选“陕西省普通...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转载了我院刘志平老师文章《先秦秦汉的“秦人”称谓与认同》,文章原刊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文章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资料,详细探寻了“秦人”称谓与认同在先秦秦汉时期消长的历史轨迹。文章指出,“秦人”称谓与认同在西周时期是隐而不显的。春秋时期,“秦人”称谓与认同逐步得到凸显,但仍被笼罩在以姬周华夏为核心展开的“夷夏之辨”的族群认同格局...
近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委员会名单正式确定,我院王子今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史党社教授担任副主任,李军教授担任编委。王子今教授等人除了主持或参与编委会的相关工作,还将承担秦汉卷以及隋唐卷的具体撰写任务。在新时代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要任务。该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近日,我院僧海霞教授和陈跃副教授的专题论文《兴废殊途:明代松山新边沿线城堡的变迁与环境》《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同期发表在历史学权威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1期上。僧海霞教授《兴废殊途:明代松山新边沿线城堡的变迁与环境》一文,通过对松山新边沿线13座城堡的考察,认为作为明朝万历年间为防御蒙古部侵扰而兴建的松山边墙沿线的附属设施,因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而深受其影响,旱燥是其常态。...
近日,我院单印飞老师的专题论文《秦至汉初县行政机构设置辨析》、胡坤教授的长篇书评《评黄宽重<孙应时的学宦生涯>——兼谈孙应时改官的问题》在历史学顶级期刊《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1期刊出。县制是探讨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视角,秦至汉初是县制发轫与流变的关键时期,学者们长期关注这一时间段的县制问题。单印飞老师利用简牍新材料针对学界关于秦至汉初县行政机构设置的分歧意见进行辨析,进而对县的行政机构进行梳理。...
近日,《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12期“名师风采”栏目报道了我院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峰教授的先进教学事迹。陈峰教授深耕教学30余年,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中国古代史》《宋史专题》《中国古代交通史》等课程,为硕博士生开设了《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课程。在教学的实践中,陈峰教授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理论与新方法,主...
2022年3月23日下午,德国汉堡大学田海教授做客我院“陈直纪念讲座”第七讲,作了题为“民间故事与社会历史:中国西北地区的猫鬼传说”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副院长曹循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500余人在线聆听了讲座。田海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为什么要研究猫鬼,猫鬼与中国文献中的“巫”、西方社会中的“witch”之间的关系,以及猫鬼的定义、内涵。其次,田海教授指出猫鬼现象其实是一种社会性恐惧,这种恐惧与社会信任有...
2022年1月21日晚,中国社科院大学王震中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三十讲,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商周王朝国家形态结构”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白立超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约500人在线听取了讲座。王震中的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商周王朝国家形态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述。首先,王震中回顾了学术界对商周国家形态结构认识的两种主要观点,即“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和“方国联盟”,并指出两种观点各自...
Copyright 2006 - 2010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